在遼闊的神州大地上,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的歷史文化遺產鋪就一幅古今輝映、氣勢恢宏的新時代文化長卷。
8月23日上午,國新辦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住房城鄉建設部介紹,全國現在共有歷史文化名城142座、名鎮312個、歷史文化名村487個、中國傳統村落8155個,劃定了歷史文化街區1200多片,認定了歷史建筑6.72萬處……
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城市和鄉村是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載體。一個城市、一個鄉村,再高的樓、再新的建筑,都會被替代,只有歷史是不能被替代的。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傳承好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我們的重要責任。
這些年,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大力推動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一方面,構建了系統推進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工作格局,健全了國家、省、市(縣)抓保護傳承工作的三級管理體制,工作體系不斷完善、法規標準不斷健全,保護傳承工作的整體性、系統性不斷增強;另一方面,基本形成了特色鮮明、類型豐富、數量眾多的城鄉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讓歷史文化街區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讓歷史文化遺產走進日常生活,是最大的保護。在城鄉建設中,多地變過去的“拆改留”為“留改拆”,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一批老街區、老胡同、老里弄,留住了原住民和“煙火氣”。住房城鄉建設部積極開展歷史建筑保護利用試點,組織實施歷史文化街區綜合環境提升工程,既改善人居環境,又保護好歷史文化底蘊,使城市更具特色、更有魅力,開創了城鄉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的生動局面。
讓歷史文化遺產浸潤精神世界,是最好的傳承。當前,全社會對城鄉歷史文化遺產蘊含的重要價值認識日益深化,保護傳承歷史文化遺產的理念深入人心,成為了社會共識。住房城鄉建設部和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了《文脈春秋》《中國傳統建筑的智慧》《記住鄉愁》等大型紀錄片;中國建設報社策劃了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專題“宋城通訊”,遴選具有代表性的20座宋城,派遣資深記者采寫系列報道予以刊發;中宣部“學習強國平臺”專門開設“‘活著’的宋韻古城”專欄連續轉載……這些文字、視聽作品充分展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營造了全社會共同保護傳承城鄉歷史文化的良好氛圍,凝聚起共同關心和支持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的強大力量。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進入新發展階段,保護城鄉歷史文化遺產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之一。做好這項長期的事業,要求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更加注重統籌保護與發展、保護與民生、保護與利用、單體保護與整體保護,抓保護、抓利用、抓監督、抓基礎,繼續講好中國歷史文化故事、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摘自 《中國建設報》
上一篇:權威解讀 | 住房城鄉建設部相關司局負責人 權威解讀房屋養老金
下一篇:建筑業持續發展 建設成就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