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生態市政院院長 王家卓
城市排水防澇是事關城市安全發展的大事。在8月23日上午國新辦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住房城鄉建設部介紹說,要加快推進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建設,統籌城市防洪和排澇,建立健全城市的水系、排水管網、周邊江河湖海及水庫的聯排聯調運行管理模式,提升城市的防汛能力和安全韌性水平。筆者認為,加快推進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建設,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要加強源頭減排。因地制宜建設海綿城市,加強雨水源頭滲透、滯留和調蓄,通過控制不透水地面的比例和合理的豎向設計,有效控制雨水徑流,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自然水文過程的影響,實現對降雨徑流峰值的削峰和錯峰,降低雨水管網的排水壓力。
二要強化管網排放。結合城市更新行動,各地要對年久失修、功能失效、標準偏低且會造成內澇積水的雨水管網進行更新改造,設計標準選取上盡可能采用國家標準的上限。新建道路時要高標準規劃、高標準建設雨水管網,并做好和原有雨水系統的銜接。
三要推進蓄排并舉。要在排澇通道建設方面下功夫,解決局部卡脖子問題,確保城市內河排澇能力滿足要求。部分地區還要根據內澇治理系統化實施方案,開挖排水明渠或者建設大型排水箱涵,重力流排水受限的地區,還要根據規劃建設強排泵站,解決片區排水出路問題。充分利用河湖水系、公園綠地對雨水的調蓄削峰作用,局部低洼地區建設地下調蓄設施,給雨水管網的排水創造有利條件。
四要強化超標應急。科學編制城市防汛應急預案,加強預警預報,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必要時及時停工、停產、停學。科學配備應急抽排泵車、防汛擋板、防汛沙袋等物資,加強地鐵、供電、供水等關鍵基礎設施防護,采取綜合措施防止雨水倒灌進入地下空間,下凹橋區、歷史易澇點等關鍵點位確保人員值守到位。建立健全城區水系、排水管網、周邊江河湖海及水庫的聯排聯調運行管理模式,最大程度避免人員傷亡,減少財產損失。
摘自 《中國建設報》